咨詢熱線:

400-0536-206

濰坊華星機械有限公司

推動制造業由量大到質強

首頁    行業動態    推動制造業由量大到質強

 

  制造業是對采掘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質生產部門,是立國之本、興國之器、強國之基、富國之源,必須堅持制造業發展不動搖,同時不斷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。

  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。首先,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。盡管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,制造業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,但2017年制造業增加值仍高達24.05萬億元,占GDP的29.3%;按當年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12.2%。制造業增速保持穩定才有可能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。

  其次,制造業在吸納就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。2018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17258.2萬人,其中制造業4178.3萬人,占24.2%;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數37413.0萬人,其中制造業5775.8萬人,占15.4%。而且與其他產業領域特別是生活性服務業部門相比,制造業由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度高,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高,能夠提供較高薪酬水平的工作崗位。

  再次,制造業是主要的國際貿易領域。根據WTO的數據,2017年全球商品和商務服務出口230862.3億美元,其中商品出口177285.2億美元,制成品出口121605.4億美元,制成品出口占商品與商務服務出口總額的52.7%、商品出口總額的68.6%;如果考慮到商務服務出口中還有1886.9億美元商品相關服務,則制造業及相關服務出口可達商品與商務服務出口總額的53.5%。制造業在我國出口中的重要性尤為突出。2017年我國商品出口22633.5億美元,占全球12.8%,居世界第一位;商務服務出口2263.9億美元,僅占全球4.2%;制成品出口21251.2億美元,占全球17.5;制成品出口占商品與商務服務出口總額的85.4%、商品出口總額的93.9%。

  同時要看到,制造業是技術創新的驅動器。制造業是技術創新最為活躍、研發投入最高的產業部門。2017年,商業企業R&D(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)之中的制造業占比,日本、德國、中國分別高達86.8%、85.0%和85.0%。除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之外,我國的R&D經費支出、R&D人員和有效發明專利也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部門。在向創新驅動發展邁進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過程中,制造業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  制造業也是服務業發展的物質基礎。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不斷提高,2015年超過50.5%,2018年進一步提高到52.2%。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制造業的支撐,需要制造業提供設備、工具、原料的生產資料,通信、軟件和信息服務、互聯網、金融等高附加值服務業尤其離不開先進制造業的支持。同時,制造業本身的發展也會衍生對服務業的需求,帶動金融、法律、物流、咨詢、會計審計等附加價值較高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。

  此外,制造業是綠色低碳發展的推動力。雖然有一些制造業企業的能耗高、污染物排放量大,但制造業并不等同于高能耗、高污染,制造企業能夠做到綠色、低碳發展。同時,治理污染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一方面需要制造業本身的轉型升級,另一方面也需要制造業通過技術和產品創新,提供先進的裝備、新材料和其他高科技產品,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,減少污染物排放,實現向可再生能源轉型。最后,制造業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。沒有先進的制造業,不僅在全球價值鏈中會處于低端分工地位,而且在全球國際競爭中處于受制于人、被動挨打的局面;沒有現代化產業鏈和強大的生產能力,不能自主制造尖端武器裝備,就不能有力地保障國家安全。

  我國不僅要堅持發展制造業不動搖,將制造業比重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,而且要不斷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、由量大轉向質強。一是優化制造業結構。大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前沿技術產業,不斷提高高技術、高附加值產業和產業鏈環節的比重,降低低附加值、高能耗、高污染產業的比重,彌補產業鏈短板,增強產業鏈韌性,提升產業鏈水平,推動制造業的高端化、綠色化,實現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攀升。二是加快制造業智能化轉型。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,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移動互聯網、智能機器人等新興技術不斷成熟并向其他產業領域擴散。積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我國制造業的研發和生產效率、降低生產成本、提升產品質量、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。三是推動制造業的業態創新。一方面,隨著技術水平的升級,制造業將會由加工制造環節向全球價值鏈的研發設計、品牌營銷等環節轉型;另一方面,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助力下,制造業產品可以衍生出豐富的增值服務,成為企業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,制造業實現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型。

 

2019年10月25日 14:55
日本亚洲欧美日韩国产ay|欧美亚洲日本国产黑白配|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|人妻在厨房被侮辱电影